【評論】從前,有個好萊塢(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):寫給黃金年代的童話故事。
從前從前,在某個地方,文化薈萃、多元並存。
從前從前,在某個地方,人們盡情歌舞、聲色犬馬。
從前從前,在某個地方,人與人之間還有最純粹的關心與愛。
從前從前,有個好萊塢。
《從前,有個好萊塢》(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, 2019) |
三個不同性格,身份迥異的人,將一同被捲入命運的血腥與暴力之中。
昆汀.塔倫提諾與好萊塢
星光熠熠:布萊德彼特、昆汀塔倫提諾、李奧納多迪卡皮歐 |
號稱只拍十部電影的他,《從前,有個好萊塢》是他的第九部電影。
他以暴力、諷刺與字字珠璣的黑色電影著稱,在此前他還拍過《追殺比爾》、《黑色追緝令》、《惡棍特工》、《絕殺令》、《八惡人》,部部皆屬精品,但未必合每個人的胃口。
他1964年初生於美國田納西,父親是義大利裔的演員。1969(電影的時間)時他就住在洛杉磯,好萊塢伴隨著他的童年。
本片的製片曾經這麼說:「這是一個『愛的故事』,是昆汀獻給好萊塢的情書。」
但我更傾向稱呼它是昆汀寫給他自己、寫給那些眷戀、嚮往、憧憬黃金年代之人的童話故事。
它很美好,它讓人無法自拔的陶醉其中,但它同時又讓人更加厭惡現實的殘酷。我會在接下來的文章好好講這部份。
這部電影一樣充滿了昆汀式的笑點,角色之間妙語如珠,帶著諷刺與趣味;暴力與血腥從不手軟,但又不會張狂的吞噬了主軸,依舊服膺於劇情;非線性的敘事會讓人有些昏頭,但效果非常好,讓人會心一笑。
特別的是,這部電影真的能感受得到昆汀對好萊塢的愛與熱情——它溫馨,甜蜜,又讓人倍感欣慰。
觀影前的準備
嬉皮文化 |
身為一個20世紀末出生,長在21世紀的人,我對那個年代的一切都來自影視作品、電玩與口耳相傳,也許60年代與我的想像不盡相同,但它卻能契合《從前》的主軸。
1960年代,是各個議題發酵、思想碰撞的年代:
- 越戰越來越血腥,美國人民開始反思自己究竟為了什麼而投入這場戰爭,促成了嬉皮、反戰文化的形成。
- 黑人爭取他們被賦予的權利,但隨著理想主義的金恩博士被刺殺,黑人民權運動往一個更加激進的方向前進。
- 女權也逐漸被人重視,從兩次世界大戰開始,女人不再被視為家庭的附屬品開始,到了60年代,他們追求解放社會的束縛,他們追求自己身而為人所應該享有的。
- 貓王的人氣逐漸下滑,來自英國的四個青年——披頭四正席捲全球,皇后樂團也在60年代末成形。
直到「曼森家族」事件發生。
「曼森家族」的查爾斯.曼森 |
查爾斯.曼森在六零年代,吸引了一群嚮往嬉皮生活的年輕人(多為女性),並在他的號召之下變得激進與邪惡。他相信在未來將發生一場終結種族的末日之戰,而他會是那個打響戰鼓的人。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案件,是1969年發生在女演員莎朗蒂身上的慘案。
莎朗蒂是波蘭籍導演,羅曼.波蘭斯基的妻子,此時的她正當紅,事業如日中天。
卻在1989年8月8日的晚上,遭到曼森家族殺害。此時的她早已懷有身孕。而她的幾個朋友也沒能逃過,每個人都身中數十刀慘死。
羅曼.波蘭斯基則因為在國外拍片逃過一劫,但在事後他非常後悔在案發當時沒能陪伴在莎朗蒂身旁,而這件事也永遠的影響了他的一生。
有人認為,「曼森家族」的影響巨大,終結了黃金年代的純真與樸實,開啟了70年代更加陰鬱、壓抑的新時代。
現在你知道關於電影,你該知道的事了,希望你能更加享受這部電影。
過氣演員×替身演員×明日之星
說回劇情,李奧納多飾演的瑞克是一個電視劇演員,在60年代早期曾經主演《賞金獵人》而叱吒風雲。但此時的他只能靠著在電影中演出反派、襯托新人勉強餬口。他能感覺得到自己的事業正在下滑,隨時都有被遺忘的可能。
製作人馬文.舒瓦茲勸他到義大利出演義式西部片,但他認為那些都是不入流的垃圾而不願意遷就。
瑞克的替身演員,布萊德彼特飾演的克里夫,因為工作減少而充當瑞克的司機、打雜工和最好朋友。
電影結尾時有一段戲讓人感到格外溫馨。
瑞克對克里夫說:「你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。/ You are best friend.」
克里夫笑了一下,回答:「我盡量。/ I will try.」
因為瑞克的工作減少,再加上他曾經得罪過特技領班,因此他除了替瑞克打雜外,常常有多餘的時間在路上閒晃。
瑪格羅比飾演莎朗蒂 |
瑪格羅比飾演的莎朗蒂和丈夫羅曼.波蘭斯基就住在瑞克家隔壁,但兩人沒有任何交集。
此時的她因為出演《風月泣殘紅》聲名大噪,如日中天,但同時她也有著平凡人的一面。
當她沒在社交場合與其他人交際時,她也像其他20多歲出頭的女孩一樣——希望戲院能夠因為自己有演出而給予優惠,並在其他人看到她的表演哄堂大笑時,露出了得意且滿足的笑容。
她就像那個年代的其他女孩,溫暖人心、親切,有時還會讓人分不清她是真傻還是裝傻。
影評超立方說:三人分別代表著「過去」、「現在」以及「未來」。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分類。
瑞克沉浸在過去的榮光,對自己的江郎才盡感到怨懟與自我厭惡;克里夫因為瑞克的關係,也同樣處在事業危機,但他非常享受當下,不用未來的事煩惱自己;同時莎朗蒂看起來前途一片光明,大有可為,雖然我們都知道,危機已經逐漸來到了她家的前院。
李奧納多有一場戲深得我心——他在與年輕演員對戲時頻繁忘詞,心灰意冷的他跑進自己的拖車內東砸西摔,大聲怒吼。說自己只是一個酒鬼,一事無成,還在眾人面前丟光了臉。
有些人或許會覺得李奧納多的戲越演越浮誇,但我卻覺得這段真的是演得太好了。
身為一個創作者,我得過獎,也受過不少人賞識,但同時我也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消沉——望著鍵盤與螢幕,打出一句話後又再刪掉,懷疑自己的寫作生涯是不是已經日薄西山。
前陣子我常常覺得,我現在能寫出最好的作品,大概就是我的遺書了。
後來他遇到了事業的轉機,一名八歲的女童星。她告訴瑞克,自己沒吃午餐是為了獲得更佳的表現,並說:我認為演員就應該專注並專精於演戲。
他點醒了瑞克,讓他重新對事業拾起熱情,答應了製作人的邀約,前往義大利開啟第二春,並且獲得了不錯的迴響。
除此之外,我認為有一個像克里夫或小女孩支持,並推他向前的人陪伴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。
在瑞克與小女孩演完戲之後,小女孩跑到他耳邊悄聲說:「這是我看過演技最精湛的一次表演。」當下我的眼眶有點溼潤,有一些創作者的感動在眼中打轉。
對我來說,白沙文學獎就是一個重新拾獲創作熱情的場合——在那我看到了其他人傑出的作品,也看到了他們將生命中的掙扎與困頓,化作光與熱散發出來的樣子。而那些在我身旁陪伴我的人,也是我一路向前到今天的支柱。簡單的一句:「寫得真好。」我可以開心很久很久。
同時間,克里夫象徵著專注當下,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的人。
那是60年代的人群縮影。人們都相信明天會更好。
他明知道領班與領班妻子對他抱有偏見(至於是不是偏見,導演也沒有明說),但他還是大方的接受了李小龍的挑戰,並且在過程當中毫不留情的出手,直接地導致自己被趕出片場、封殺。但他也不太在意。
《波狂》之後最讓人驚豔的模仿,維妙維肖,不說還以為是李小龍本人 |
這邊不只帶出克里夫的一個設定:他超會打架,甚至打贏李小龍;也帶出了那個年代還是很大程度掌握在白人男性手中,來自東方的李小龍並不被他們認可。
他們依舊相信自己是被上帝眷顧的那群人,事實上,在那個經濟蓬勃發展、文化發展豐富的年代,白人確實有驕傲、自負的資本——我不是說他們是對的,但他們確實很容易會有這種想法。
克里夫後來認識了嬉皮女孩「貓兒(Pussycat)」,並受到她的邀約到了他們聚集的公社。
60年代時,嬉皮時常聚集在一起,離開城市,開展新的生活方式。在電影《逍遙騎士》或是《阿甘正傳》中都有對這種生活方式的描述。(連結:《逍遙騎士》混蛋的評論)
這邊帶出了電影的另一個主軸,「曼森家族」,披著嬉皮外表,卻與反戰、和平背道而馳的邪教組織。貓兒一直想介紹克里夫認識的查理,就是組織首領查爾斯.曼森。
這裏有一場很精彩的戲,克里夫想見那塊地的擁有者(嬉皮住在舊片場),但嬉皮大姐頭不肯。頓時之間,原先友善的氛圍消失,所有人排排站,向克里夫行注目禮。但他依舊堅持見片場的擁有者,最後在進行了一段不甚友善的寒暄後,他發現自己的車(其實是瑞克的車)被人刺穿了輪胎,一旁的嬉皮男還在嘻皮笑臉
克里夫丟下千斤頂和備胎,要嬉皮男換胎。嬉皮男覺得他傻了,果斷的拒絕並嘲諷他。
於是克里夫上前就是一拳,打到他滿地找牙。抓起頭又是一拳,打到鼻樑歪斜。再一拳,眼冒金星的他爬到車邊撿起千斤頂,並懇求克里夫好歹給他一塊布擦臉。
克里夫笑了一下,說:「先換胎。」
他毫不在意的使用暴力達成目的,雖然不是什麼值得讚揚的事。但他打的人是查爾斯.曼森的信徒,是已經或正準備犯下駭人聽聞犯行的暴徒。對於知道這段背景的人來說,這些場景讓人感到格外痛快。
就像是昆汀的《惡棍特工》,同樣是布萊德彼特率領的惡棍小隊,用機關槍殺死希特勒,或是在納粹頭頂刻下卐字。
殘酷、不人道,但在昆汀構築的世界——暴力的復仇是可以被允許的,而且通常也是你的頭號選擇。這也跟我提到的童話有關,再讓我賣個關子。
劇情來到8月8號,如果你有仔細看前文的介紹,那正是莎朗蒂遭到曼森家族毒手的日子。
昆汀用了近乎流水帳的方式講述了三人發生的事:瑞克與克里夫在歐洲獲得成功,但成家立業的瑞克負擔不起克里夫的薪水,即將分道揚鑣。兩人決定好好慶祝這麼多年的革命情感——靠喝得爛醉。同時,懷有身孕的莎朗蒂邀請了朋友到家,以緩解產前憂鬱與丈夫不在身旁的寂寞。
那像是動作片裏,即將被引爆的定時炸彈,滴答滴答的告訴我們悲劇即將發生……
但結局卻來了個大反轉:原本要殺莎朗蒂的凶徒,因為汽車消音器太吵而驚動了瑞克。調酒到一半的他衝出來破口大罵,竟然就把這群人給罵跑了。
凶徒們重新商議,其中一人在知道瑞克的身份之後,得出了結論:
- 這些人在電視上整天殺人,我們都是看著電視長大的,所以我們都是看著謀殺長大的。
- 我們應該以其人之道,還至其人之身。
抽了迷換菸後,遛狗回來的克里夫剛好遇到這群凶神惡煞。但此時的他早就Kiang掉了,被槍指著還跟著兇手嘻嘻哈哈。但就在他扣下板機的瞬間,他還是恢復了理智,指揮鬥牛犬拿下凶徒之一。
接著就是我們期待已久的——昆汀式戰鬥,血漿、暴力毫不掩飾的展現。
克里夫用狗罐頭砸斷其中一人的鼻子,抓著另一個人去撞電話、撞吧臺、撞地板,撞到頭破血流。
剛剛提議殺瑞克家的那個女人最慘,看不清路的她撿到槍後,隨意開槍卻不小心撞破玻璃,跌進瑞克家後院的游泳池。在上面悠哉聽音樂、喝調酒的瑞克被這個渾身嗜血,手拿槍的女人嚇到跌進水中。爬起來後,衝進工具間,拿出自己在電影中使用過的火焰噴射器,把她烤成火把。
殺人的惡魔闖錯了屋子,把自己送回了地獄。
最後電影就在莎朗蒂的朋友出來關心發生了什麼事,並在她邀請驚魂未定的瑞克來家裏喝酒後結束了……
這邊終於說回,這為什麼是一部昆汀寫給那些憧憬、嚮往、眷戀黃金年代之人的童話故事了。
童話故事般的結局
就連這部電影的卡司也同樣很童話 |
用貼近生活的事來講,我們在一生當中都有不少起起落落,其中某些可能特別值得懷念(就像60年代)但卻因為某些事(曼森家族)而戛然而止,讓人永遠懷抱遺憾。
昆汀透過《從前》,讓這個遺憾得以圓滿。
這部電影無處不透露昆汀藏在心中的那種期盼,期盼一切圓滿、正義戰勝邪惡、好人得以善終,他用這種方式反抗現實生活的殘忍。
當片名第一次出現時:「從前,有個好萊塢」他帶我們回到那個一去不復返的純真年代,在那人與人的關係很親近,信任與關心還存在。人們為了夢想奮鬥,也許會跌倒,但再站起來一點也不難。
當片名在結局出現時:「從前,有個好萊塢」我們回到了現實,我們都知道這一切美好都成為了遺憾,那個年代消逝了,那些人退場了。我們所嚮往的日子,在我們繼續前進的同時,只會離我們越來越遠。
昆汀愛那個年代,他不希望人們用悲劇記住那個年代。他不希望莎朗蒂變成那個「被曼森殺死」的無辜受害者,他要讓她被人記住——用她親切、溫暖人的樣子。
這是一個「憶當年」的故事,過程有些「澎風」,有些「不合乎現代標準」,但他出於對那個時代的熱情、眷戀與不捨。
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日子,對我來說是我的高中生涯。最後兩年在文華的日子實在非常難忘,尤其是三下一直到畢業的日子。對比起上了大學,有些慘白、空虛的日子,那段時間總是閃耀著黃金色的光輝。在記憶中,悲傷的、氣憤的都逐漸被淡忘,只剩下光鮮亮麗的霓虹招牌、敞篷車的車燈與不停閃爍的鎂光燈。
昆汀靠著《從前》,滿足了童年的夢。
我們又要靠著什麼,讓我們得以繼續向前?
醜聞
在撰文前的準備功課階段,無意間看到了一篇關於羅曼.波蘭斯基的報導,之前早有耳聞,但因為這次《從前》才又認真的去理解了始末。羅曼.波蘭斯基在與莎朗蒂結婚前,剛拍完《失嬰記》,是個揚名國際的大導。在悲劇之後,他又以《唐人街》奪得金球獎。近期再次讓人注意到他,大概是《戰地琴人》與《獵殺幽靈寫手》。
但他卻已經有超過四十年未曾踏足美國國境,因為他被指控性侵13歲少女——而他在審判過程中潛逃出國。
為什麼會特別提出這段故事呢?
因為我找到了這篇BBC的新聞:「這不是強姦」:導演塔倫蒂諾為導演波蘭斯基辯護
大意就是:昆汀認為13歲少女是出於自願,並與羅曼發生性關係的,過程中是你情我願——雖然跟未成年少女性交違法,但還不到「性侵」的程度。
無論事實為何,這種言論都形成了一種不利於受害人的氣氛,被害人沒必要接受這種指責。
電影中有一個橋段,克里夫讓嬉皮女孩貓兒搭便車。貓兒突然對克里夫說:「要不要我幫你吹喇叭?」克里夫笑了一下就拒絕了,因為他覺得貓兒還未成年,而他不想要因為未成年性交而入獄。
看起來在諷刺羅曼.波蘭斯基,同時因為這部電影是哈維.溫斯坦醜聞後第一部與哈維.溫斯坦切斷關係的作品,也像是在呼應當今的#ME TOO風潮。
但接下來貓兒說的那句話,就有些讓人毛骨悚然了:「你真掃興。」
也許是我的過度解讀,但我認為這像是在替羅曼辯護,希望只是我多心了。
我與好萊塢
我熱愛好萊塢電影。他描繪的美國形象太過鮮明,以至於我從未踏足美國國土,卻依舊對他的許多細節都能夠如數家珍。60年代有許多吸引我的美好事物,我透過電影、遊戲得以窺探其趣。
我很沈迷的線上遊戲:Grand Theft Auto Online就是我連結這個時代的一種方式,當電影上出現熟悉的地標時,我總會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。雖然我從未踏足,但未來的某天我會希望自己有機會親眼去看看這些地方。
仿造「中國戲院」 |
在遊戲中,麥克後來成為電影製片,也在這留下了足跡。
仿造「花花公子豪宅」 |
而創辦人海夫納的豪宅,夜夜笙歌、縱情聲色的樣子也被拍進了電影。
仿造「花花公子豪宅」 |
仿造「花花公子豪宅」 |
兔女郎在台上熱舞,台下年輕的明星、模特兒與年輕女子也投入這場青春饗宴當中。
在遊戲裏,晚上也能在這看到不少人玩得很嗨。
仿造「Regency Bruin Theatre」 |
在遊戲裏,在中國戲院或Bruin戲院都同樣能夠看到電影。
岔開題外話,早上在遊戲裏拍下這些照片時,遇到了一個友善的玩家。
將車停在我身旁跟我打招呼,這在GTA的遊戲當中並不多見。
我倆寒暄一陣後,他說他是來自阿聯的玩家。我告訴他:我昨天剛看完《從前》,現在正在當遊客。
之後我去吃早餐,就跟他道別了,也算是蠻神奇的緣份。
戰利品
因為這次看得是首映的關係,很幸運的得到了一份禮物。而親切、友善的朋友也將它送給我(感謝他)。
不小新手抖 |
小海報 |
話說回來,GTA更新時也常常有這種風格的宣傳圖,可見其影響之深。
明信片 |
左邊的「UCCIDIMI SUBITO RINGO, DISSE IL GRINGO」捏他《快鎗旋風俠》(A Pistol for Ringo, 1965);
右邊的「NEBRASKA JIM」則捏他《印地安人喬》(Navajo
joe, 1966)
明信片 |
右邊是「TANNER」捏他經典的西部片《鏢客三部曲》。
另一方面最大的收穫,就是在看完電影後和朋友細聊情節。這是我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的部份,也認為是與他人觀影後一定要做的一件事。
這篇文章會寫到這麼長,其實是意外。是因為跟朋友細細聊了很多之後才能有這麼多想法,在這邊還要再感謝他一聲。而且他還是個新進的蛋白粉,也感謝他的支持。
最後,參考的資料有:
維基百科/從前,有個好萊塢
/昆汀.塔倫提諾
/莎朗蒂
/曼森家族
新聞/【獨家專訪】大導演昆汀塔倫提諾:「好萊塢電影明星的黃金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!」
新聞/藉小丑女重生女神 昆汀《好萊塢》寫情書
文章/激情與黑暗:1960年代的美國及其後
想要更深入的理解這個年代,可以參考這幾篇文章。
《從前,有個好萊塢》現正熱映中 |
留言
張貼留言
嗨,我是混蛋。歡迎你將你的想法留下,我看到之後就會馬上回覆你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