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評論】終極追殺令(Léon The Professional):我夠老了,但我需要時間長大。
國中那年在朋友的介紹之下接觸到了這部1994年的經典電影。
無論是電影情節、角色塑造,甚至連主題曲都成了我的最愛。
我一直覺得自己身上也存在著一部分的里昂:適應了社會,卻還沒成熟到足以理解這個社會。
也許是我對這部電影有著如此強烈喜愛的原因之一吧。
很喜歡2016年重映時的海報 |
終極追殺令(Léon The Professional, 1994)
導演:盧貝松
主演:尚雷諾
娜塔莉波曼(出道作)
蓋瑞歐德曼
專業
英文片名《The Professional》,直譯就是「專業人士」,
這毋庸置疑是對主角里昂(尚雷諾飾演)最公道的評價。
說到「殺手」,近期最深植人心的想必就是「殺神」 John Wick 。
以一人之身對抗紐約黑幫,用槍、用刀,甚至用鉛筆都能殺人。
但把時間推移到20年前,
里昂在電影開頭出任務的橋段就是屬於二十世紀的慢節奏、高渲染的「殺神」形象。
里昂幾乎全程都隱藏在畫面之外,來無影去無蹤,甚至連清理敵人都在鏡頭之外。
像極了大白鯊,又像是《侏儸紀公園》裡的暴龍。
藉由不斷倒下的屍體、不知蹤跡的恐懼 ,層層堆砌而成的「殺神」。
若以反派的角度來看,或許會覺得這是貨真價實的驚悚片也說不定。
殺手 |
瘋狂
蓋瑞歐德曼飾演的史丹,則是與里昂的形象全然不同,但又有幾分相似。
不同的地方相當明顯——他瘋狂、他不受控制,而且最重要的:
他是制定規則的人,而不負責遵守規則。
但他們相同的地方就不是那麼明顯了:他們都很冷靜,而且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儀式。
是的,這個瘋狂的史丹相當冷靜。
在一開始屠殺瑪蒂達的家人時,他的手下緊張的握不住槍,甚至嚇到跌倒在地。
但唯獨他能夠一邊哼著貝多芬,一邊拿著霰彈槍屠殺毫無反抗能力的婦孺。
而屬於他的儀式,是在每一次發狂之前,「吞下藥丸」、「向後伸展,直到關節發出嘎吱聲」。
就像里昂在每一次的任務之前,都要「喝一杯牛奶」一樣。
瘋狂 |
最幸運的不幸
作為女主角的瑪蒂達,絕對是這部電影當中最悲慘的存在:
她受到父親暴力對待、遭到繼母忽視,又被姊姊霸凌。
甚至唯一能夠讓她對世界還有一絲留戀的弟弟都被史丹害死。
瑪蒂達卻愛上了里昂,卻遲遲無法獲得里昂的正視;
費盡千辛萬苦,終於得到里昂的回覆,卻又從此天人永隔。
她是一層又一層不幸堆砌而成的,從未獲得關心、從不知何謂被愛。
年紀輕輕就叼著一根菸,被迫學會生存,被迫世故。
但她與里昂的相遇卻又是最幸運的,讓她體會到了被愛,讓她重新走回了正軌。
即使只有短短的一瞬間,她也從里昂的口中得到了她一直渴求的愛,
是足以支撐她繼續活著的愛。
痛苦 |
禁忌之戀
《終極追殺令》當中最常被人討論的就是里昂這一位大叔,
與年僅12歲的瑪蒂達之間,似父女、似戀人的曖昧關係。
其中能探討的角度實在太多了。
以實際年齡來看,確實是一段如同《蘿莉塔》一般的禁忌之戀。
但以兩人的心智來看,卻反倒成了搔首弄姿的瑪蒂達,百般誘惑純情大叔的劇情。
但我想,回歸到角色的動機,
其實就是一個「渴求被愛的人」與「不認為自己有資格被愛的人」在互動過程中,
扶持彼此,並且不斷尋找兩人都能夠怡然自處的距離。
瑪蒂達一輩子從未感受到來自他人的善意,讓她顯得有些憤世嫉俗。
但當里昂收留了她的那一刻起,里昂對她的照顧也好、對她的關心也好,都讓她得到了此生從未體驗過的幸福。
「我以前總覺得肚子打結」
「現在……消失了。」
而她理所當然地將這些情感歸功於「愛」;
但此刻的她卻沒有意識到愛並非只有戀人的形式。
里昂並非沒有愛的念頭,他確實愛過人。
在導演版中增加的片段,里昂講述他來到美國前的故事。
他在故鄉跟一名女子相戀,但女子家世顯赫,所以她的父親相當反對他們往來。
某一天,女子的父親殺了女子。而里昂則殺了她的父親,才逃到美國。
里昂認為是自己的愛導致了這樣的悲劇,從此鎖上了自己的心。
但在與瑪蒂達相處的過程當中,她逐漸感受到一種近似於愛,卻又有些不同的情感。
他想要保護瑪蒂達、照顧瑪蒂達,像是扮演一個慈祥的父親一樣,以滿足當年心愛女子的遺憾。
兩人對愛的渴望與抗拒,對愛的定義有所歧異,導致兩人遲遲無法替關係給出合適的定位。
而這種不確定性,也導致兩人數次的衝突。
愛 |
根
「盆栽」作為里昂唯一的朋友,同時也成了貫穿整部電影的重要象徵。
種植在盆栽裡的萬年青,沒有發展出根的機會;但電影結尾卻是瑪蒂達釋放了她,
正如她釋放了里昂長年冰封的心,讓她得以長出根。
長出根意味著停留、不再變動,是里昂說的:
「妳讓我體會到生命的美好」
「我想開心安穩地在床上睡覺」
「不再害怕」
「妳不會再孤獨了」
即使最終里昂犧牲了,但在他瞑目前,也知道自己終於找到了那份歸屬。
而某部份的他,則成了那株盆栽與瑪蒂達一同離開了。
「我們在這裡會沒事的,里昂」
歸屬 |
救贖
我很喜歡片中兩處相互呼應的描寫:
其一是里昂開門拯救瑪蒂達時。
鏡頭對準瑪蒂達的臉,當里昂開門,一道光照在她的臉上。
在那一刻,她知道自己得救了。
其二是片尾里昂準備逃離公寓時,緩緩地走向地下道的出口。
就在史丹開槍前,他幾乎已經走出了那段地下道。
鏡頭對準里昂的臉,陽光灑在他的臉上。
在那一刻,他知道自己得救了。
I love you. |
演技
這部片的三位主要角色,真的是將演技發揮到了極致。
尚雷諾飾演的里昂,是專業冷靜、手法俐落的殺手,同時又是童心未泯的大男孩。
娜塔莉波曼飾演的瑪蒂達,時而賣弄風騷,時而天真無邪,在心態與行為在成熟與幼稚之間來回徘徊。
蓋瑞歐德曼是戲精這件事,雖然早就知道了,但再重看他在這飾演史丹時的演出,還是會感到驚豔不已。
個人最欣賞的還是被稱作「演技變色龍」的蓋瑞歐德曼。
從充滿正義感的「戈登局長」到貪污腐敗的「史丹菲爾」,又或者是哈利波特溫柔的教父「天狼星」,還是脾氣暴躁的英國首相「邱吉爾」,甚至連在喜劇《殺手保鏢》中飾演白俄獨裁者,都能夠有力壓兩位主角的氣場……
真心認為這世界上大概沒有任何角色能難得倒蓋瑞歐德曼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也是娜塔莉波曼的出道作。
當時年僅13歲的她,將瑪蒂達的超齡表現的相當完美,同時又能夠在該表現童真時表現童真。
縮放自如,彷彿她真的經歷了那悲慘的童年一樣,實在是相當佩服。
當然,尚雷諾的表現也相當出色。
正是因為這部電影,才打響了他與娜塔莉波曼的美國電影之路,
也才有後來那麼多好萊塢的經典因此而生。
主題曲〈Shape of my heart〉
這首由英國歌手史汀(Sting)演唱的曲子,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曲,
也是片尾瑪蒂達埋下盆栽之後播放的曲子。
自從我第一次聽見這首歌時,就確信這首歌會是我這輩子都難以忘記的曲子。
根據史汀的自述,這首曲子描述一個賭徒,他並非為了金錢或尊重而投入牌局。
他單純想通過牌局理解「撲克」的某一個不變的規則或道理。
比起賭徒,他更像是藉由撲克參透事理的哲學家。
而他在牌局中,總是撲克臉;即使這對博奕相當有用,但對人際關係則恰好相反。
史汀將自己比作曲子中的賭徒。
創作歌曲不為了銷售、不為了打破紀錄,單純為了「創作」本身。(此段資料引自「但那不是我心的形狀:史汀〈Shape of my Heart〉」)
但搭上電影的劇情,曲子又成了里昂的自白。
「I'm not a man of too many faces
The mask I wear is one」
迫於生存,隱藏自我,偽裝成熟,卻又受孤獨與不安所苦。
相似之處
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,我一直覺得自己有某部份里昂的樣子。
一天比一天還要年長,卻沒來得及變成熟的部份。
相比起同齡的其他人,在對未來準備,甚至已經踏上實踐的道路時。
我還在徬徨地中度過日復一日毫無終點的日子。
很像不斷接著差事,卻又沒有任何目標的里昂。
里昂遇上了瑪蒂達,他甘心將他累積的所有財產都留給瑪蒂達。
就像現在的我遇上了狐、ことり,甘心為了她們付出所有。
有時甚至能夠藉此獲得一些前進的動力,想著:
「如果是為了她,什麼都可能做得到。」
就像是里昂為了保護瑪蒂達,隻身攻進DEA,又獨自擊退特警一樣。
我想,這就是感受到了愛的緣故吧。
如果喜歡這篇文章,可以點擊下面的「拍手」五次給我一點鼓勵!
或是留言來一起討論你對這部電影的想法吧!
留言
張貼留言
嗨,我是混蛋。歡迎你將你的想法留下,我看到之後就會馬上回覆你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