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日誌】油漆貓與新文藝

  前幾天才半開玩笑的說,我真的不喜歡台北。

但有件事我百分百認真的說,整個台北最幸福的,大概就是不管走到哪,都能見到貓這件事吧。

  人的建築依山而建,而貓就這麼走在人們的街道中,愜意又不失格調。也只有野貓能有這種氣度,說來諷刺,沒有人的地方才是真正的貓天堂。

  

  話說回來,新文藝的報告終於完美落幕了,也算是了結一樁心事。

但老實說,腦海仍有畫面、心中仍有話語沒有辦法傾訴,畢竟從上學期到現在,我都是話最多的那個,也不好意思再佔了太多時間,只好在稍晚再自言自語。

  

  報告的主題是「廢墟」,而我相較其他前輩征戰無數,不論資歷與經歷都遠遠不及他人,但從這幾次密集的鑽研廢墟,也是得出了一點點心得。

  

  也許有人會問:「不就是破房子嗎?有什麼好看的。」

也就是有著這樣的問題存在,才會有了今天的文章。

  

  對廢墟的美,我簡單的分析了三點:

「歷史」「蹤跡」「自然」

  雖然我們大致上可以用年代與地域來替建築風格作分類,而這些尺度動輒一個王朝或大陸兩端,當代的房屋似乎很難看出什麼時代的影子。

事實上,風格上的差異或許能縮小到一代或鄉鎮間的差距。

台灣的廢墟可以說是一代推一代,每年都有新的誕生,也有舊的凋零,每一個年代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符碼,而這些在廢墟中都找的到。

想找榮民的回憶?你應該試試尚未拆除的眷村廢墟。

想找國內旅遊發展初的旅行景點?你應該試試各大遊樂園廢墟(最近兩年還有新加入的成員)

想找開發領先實用的證據?各種鬼城任君挑選(不是指七期)。

還是你想找日本兵、台灣兵的回憶?也有各種廢棄的軍營就座落在地圖上,只等帶你去探訪。

  

  這裡說的蹤跡,便是前人(荒廢後)的蹤跡。

他們可能留下BB彈、塗鴉、自己的名字,更甚至機車、相片,還有其他能夠讓你自行想像他們究竟在這做了什麼,又過著什麼樣生活的東西。

或許只是我的想像比較旺盛,但每當我見到路邊被拋棄的雜物時,我總會想像他們曾經被人使用時的模樣,它的主人是誰?又為何將它遺棄於此地?

我總是為此感到十分興奮,而這種接近偷窺的心態,可能也是存在於人類的基本功能之一,所以我想應該也有不少人會為此感興趣。

  

  最後說說自然,也就是生生不息的概念。

土地原本就屬於它自己,而不是人類,但它卻任人類肆意開發、破壞,一直到人類的吵鬧消失,才再度出現取回屬於自己的存在。這種溫柔的美德,難怪大家都將大地比喻成母親。

我在做古導報告時學到的「易經也有循環不止息的概念」,而「易經與天地準」,那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天地用它的方式在展現它的「不止息」吧。

所以當我見到頂樓的榕樹(聽說榕樹很好長),或是房子水泥地板長出來的雜草,我都會為它的堅忍不拔感到敬佩,也會刻意繞過去,不願意踐踏在它們身上。

台北某處的廢墟

最後,說了這麼多,我其實只是個愛好探險的小毛頭,只是因緣際會下,在自己的夢想裡寫下了:「想成為21世紀的印地安納瓊斯」罷了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遊戲】Fallout 4:牙買加平原的寶藏(Find the Treasures of Jamaica Plain)

【遊戲】Wallpaper Engine:讓桌布動起來!

【軍旅】就要入伍該準備什麼?2021軍事訓練役最新經驗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