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遊記】府城港都探親之旅(一)

「吱吱——」公車行進中,隨著路面起伏,車底不斷發出噪音。
我雙腿緊閉,將鼓起的後背包放在腿上,雙手環抱。
要不是七點多,臺中市繁忙的街景不斷在公車的大玻璃窗外上演著。
我恐怕會被誤認為是要去與岳父母吃第一頓晚餐的準新郎;又或是準備參與頒獎晚會,卻對自己毫無信心的年輕創作者。
但以上的身份我一個也不是。
我只是因為搭上公車,身旁坐著學妹而又重新想起高中通勤時嬌羞、害臊一面的遊客。

家母在暑假開始前就跟我預告過,要找一個週末去高雄探親。
後來在幾次討論之後又變成:她週五請假,我們兩個先去台南玩一天。
想著接下來升上大四,大概也沒什麼機會像現在一樣到處南北跑,而這次的旅程又不用自費,於是便心滿意足的規劃了幾個中西區的景點。

八月二號.五.早上六點半——
與家母兩人背著後背包一起到站牌等到火車站的公車。
時間剛好碰上準備搭車去上暑輔的二中、文華、曉明、衛道學生(不要問我為什麼還記得這些)。
因為從家到火車站大概得坐個一小時,所以看到位置就坐了下去,之後才意識到身旁的是文華的學妹。
我以前搭車通勤時最討厭跟陌生人一起坐,尤其是跟陌生的異性。結果我現在就變成那個讓人(讓我)討厭的異性,心中不甚唏噓。

但在公車上隨著轉彎搖擺,隨著車廂的噪音蹙眉,視線在窗外景色與其他乘客之間游移的日子還是頗讓我懷念。也許之後有空,找一天就純粹在外搭公車吧。

上了火車後,在幾番搖晃、煞車與再前進之後,我也被這樣晃進了夢鄉。
醒來差不多到了民雄,幾次南下的驚豔讓我在看到某大學時快速地認出了自己的位置。
仔細想想,自從高中畢業——我至少也有三、四次火車南下旅遊的經驗了,也許有一天可以不必再看告示就知道自己到哪站了吧,前提是別再蓋新的車站了。
臺灣文學館一隅

十點半——
到了台南,甫下車就滿頭大汗。南部的天氣我早已領教過數次,暑假前半都待在彰化,回到台中的家之後覺得這裡真的是避暑聖地(我在台中只要電風扇就能過活)。但台南又是一個全新的境界,更何況那天還是有雲、有風的日子。
將行李放在置物箱之後就準備徒步前往我們的第一個景點——臺灣文學館。

臺灣文學館前身是臺南州廳。
臺南州廳由森山松之助設計,他同時也設計了臺中州廳、臺北州廳、臺灣總督府等等……都是流傳至今,相當知名的日治時期建築。
其中臺南州廳的外觀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聳立左右的兩座衛塔。衛塔除了有守望、保護建築的功用,還能作為裝飾,使建築正面更加氣勢磅礡。整體採用文藝復興風格, 多採用「柱式」概念、推崇對稱、集中。

那天在臺灣文學館看了幾個不同的展,從(應該是常設的)「臺灣文學的內在世界」:從不同年代、角度去介紹臺灣文學的重要作家,文本等等……
從四月展到八月中的「安妮與阿嬤相遇」;還有幾個我比較走馬看花的展,諸如「擴增文學.數位百工」、「廁所文學展」等等……
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前兩者,一來是因為我自己所學——幾個月前才結束的臺灣文學史課程,此時來看展雖然有些遲(應該在報告前來看的!),但是還是頗有收穫。
看著那些課堂上聽過,卻有些陌生的人、事,總有種異樣的熟悉感。
同時又感到一陣悲哀,對異國的人事物總是如數家珍,但回頭看著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種種,曾經奮鬥、筆耕的人時,竟然像是套了一層薄紗一樣的模糊。

「汝為臺灣人,不可不知臺灣事。」連橫在《臺灣通史》上寫下的這句話,一直在我心中揮散不去。沒有歷史的包袱,沒有過去人事物的累積,那人就像無根的浮萍,隨波逐流,任人擺佈。要真的讓人對這塊土地產生情感,進而認同、熱愛臺灣,我想認識歷史是最好的方法。

臺灣文學館一隅
另一個展,講二戰時同時發生在東、西兩半球的戰爭罪行。
如果說第一個展讓我反思自己何以為臺灣人,又該怎麼樣讓自己不愧於這個名號。那第二個展就更加沈重,讓人反思怎樣的行為算得上人,而人在失去尊嚴與名譽後,又該如何自處。
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在歐洲犯下的罪行,迫害、屠殺猶太人的行為,在各類影視作品當中早已為人所知。但這次展覽還是真的讓人更加身歷其境的去感受到那種無助的感覺。
安妮法蘭克與父母,以及同樣是猶太人的另一家人共處,互相扶助又互相厭惡對方的生活方式。
展覽有一部份是將安妮日記的內容,一頁一頁的貼在牆上。其中有一段「安妮的日記停在1944年8月1日」,熟知二戰史的都知道,這離納粹正式投降的日子不到十個月。但這都是事後諸葛,想當然爾在那個時刻,對任何猶太人來說:都像是永無止盡的浩劫與磨難。

同一時間,在臺灣也上演著哀傷的故事,許多婦女被拐騙擔任日軍的慰安婦。
這些人在戰爭期間遭受非人的待遇,甚至在戰後還要遭受保守民風與父權的歧視、壓迫。
看展期間,我有幾度想要奪門而出……因為那種沈重的歷史感壓在肩膀上,好像看不到曙光,好像公平與正義都已經死了。
展覽最後還是給人一線希望,不至於讓離開展場的人鬱鬱寡歡。看到阿嬤們在經歷這麼都年的磨難後,終於能夠被受到政府與臺灣人的支持,並且克服心魔爭取自己的權利,並且完成自己的夢想就覺得很讓人欣慰。
我想這些阿嬤要得其實很簡單,就是日本政府的正式道歉。但隨著阿嬤們年事已高,總有一天那些歷史的見證者都會先我們一步離開,但我不希望這些歷史就這麼被塵封,而是應該由年輕的人繼續接替,繼續替他們發聲才對。

我想臺灣與日本民間的友好氣氛,應該在未來能夠潛移默化的改變日本政壇。
雖然道歉與真相總是來得太遲,也總是來得太弱不禁風。但我不認為這是不用道歉的理由。
這樣的道理套用到臺灣的白色恐怖,也是說得通的。

結束了有些鬱悶的展覽,與家母兩人到林百貨閒晃吹冷氣。但我自己不是特別喜歡逛百貨的人,而展場內的咖啡廳其實也沒有特別吸引人。而真正吸引我的指針電梯又一直客滿,所以很快得就離開了。
到了林百貨旁,土地銀行對面的咖啡廳用餐。
點了一份焗烤飯加咖啡冰沙,後者味道普通,就是一般的義式濃縮加牛奶製成的冰沙,在炎熱的夏日頗消暑氣,卻沒有什麼記憶點。(也可能是因為我喝太冰的牙齒都會痛)
但焗烤飯就相當讓人驚豔,到現在都還能夠想起那個充滿口中的濃郁奶香味。
好像將整隻乳牛塞進了嘴裡(但我點得是雞肉),起司、牛奶在口中擴散開來。
奶油雞肉焗烤飯

店裡好像一直在忙外送的訂單,所以上菜的速度頗慢,也讓我跟家母有時間好好考慮接下來的行程。原本說了要去附近的藍晒圖、孔廟或美術館。
等到吃完餐已經接近三點了,冰沙喝到一半,就聽見外面突然下起傾盆大雨。
看來這些景點也都隨著這場大雨一起泡湯了……

未完待續……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遊戲】Fallout 4:牙買加平原的寶藏(Find the Treasures of Jamaica Plain)

【遊戲】Wallpaper Engine:讓桌布動起來!

【軍旅】就要入伍該準備什麼?2021軍事訓練役最新經驗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