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評論】一屍到底(One Cut of The Dead):當一切恰到好處

一屍到底,2018(圖片取自網路)

前言
12月31跟狐狸約了看電影,兩個人一起去臺中老牌的二輪影院萬代福看一屍到底。
甫停好車,就發現影廳門口大排長龍。看來想在2018最後一天看一場電影的人並不只有我。
趕緊跟狐狸去排隊,「九點五十,一屍到底,兩張。」

買好票。
「我想吃爆米花。」狐狸說。我點點頭。
一般來說我看電影不太吃東西,因為我不喜歡食物的聲音或手的動作干擾到我的體驗。
但今天來的是萬代福,不吃點東西說不過去。

穿過電影時空迴廊(一道繪著各種華語電影的迴旋梯),走進開著燈的影廳。
我回想上次來這是看什麼?自殺突⋯⋯不,我沒看過,是《年少時代》,沒錯!

第九排九號、十號。看了一下座位,我暗自希望旁邊的十一號不會有人。但電影還沒開始,一個戴著鴨舌帽的阿伯就提著塑膠袋走了進來。
「你的⋯⋯」阿伯指了指我放在他杯架上的可樂,我微微頷首,說了聲抱歉,趕緊移到左手邊。連帶的狐狸和狐狸左邊的兩個男生都必須將自己的飲料遷移。
阿伯則是心滿意足的從塑膠袋拿出一罐伯朗咖啡,插上一根黃色吸管。

一分為二的劇情
劇情要拆成兩個部分討論,前37分鐘的殭屍B級片和接下來接下來一個小時的「後設」內容。
先來解釋什麼是後設:在臺灣一般來說是作為英文meta字根的翻譯,意思是之後、之外。
簡單的說就是「講什麼的什麼」,後設電影是講電影的電影、講小說是討論小說的小說。跟現在常說的「打破第四面牆」有些雷同。
諸如電影《楚門的世界》、《死侍》,或是舞台劇《暗戀桃花源》,遊戲《史丹利寓言》都是後設的一種表現。

37分鐘有各種B級恐怖片的元素,搭上一鏡到底與手持鏡頭。血漿、尖叫像不用錢似的刺激著視覺與聽覺。粗糙的劇情與尷尬的演出,常讓我有正看著大學生畢展的感覺。
當下我認為一屍到底大概就是幽默風格的殭屍電影(類似《屍樂園》或《活人牲吃》),搭上《臺北物語》等級的演技。這很對我的胃口,但我覺得這絕對不是讓他口碑如此好的主因。也不會讓朋友在推薦時還特別強調「看完後請去跟每個做電影的人致敬!」
尤其是其中一幕,導演突然對著鏡頭大喊「無論如何都要繼續拍下去,攝影機不要停!」我更是一頭霧水。剛剛這是打破第四面牆嗎?他們真的遇到殭屍了嗎?還是這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整人遊戲?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
當第一個問題被提出後,其他問題也接二連三的浮現:為什麼攝影殭屍會手舞足蹈的出場?為什麼化妝師會突然黑化?為什麼女主角要不斷尖叫?又為什麼被斧頭劈頭的化妝師會再復活?
這些問題沒有人給出解答,電影就在女主角殺掉瘋狂的導演後劃下了句點。
接著就是工作人員名單⋯⋯

小狐狸轉過頭看著我,眼神充滿疑惑。我搖搖頭,意思是:我也不知道是什麼狀況。
角色轉變超大的化妝師(圖片取自網路)

接著字幕出現「一個月前」,本片進入了第二個部分。
就想是偵探電影的後半段,所有的疑點、伏筆都在此時一一被揭開。
原來男女主角跟化妝師尷尬的聊防身術是為了拖時間!
原來導演對著鏡頭大喊是為了告訴正看著的製作人不要中途喊卡!
原來手舞足蹈的殭屍是喝醉酒了!
原來化妝師突然黑化是太投入角色了!
原來女主角的尖叫是為了替鏡頭外的化妝工作爭取時間!
太多「原來如此」!
它就像正在週年慶的推理小說:不只給你一條線的推理,而是天女散花式的呈現了前37分鐘鏡頭外的片場。
不過這還不是讓我真正喜愛上這部電影的全部原因,其中導演與女兒的互動更是替電影做了進一步的延伸:

理想?功利?
對於所有創作者來說,商業與否一直都是兩難。雖然其中不乏有將兩者完美平衡的例子存在。
導演代表的是為了商業利益沒有任何底限,只要符合觀眾、製作人的需求,那就一切OK!女兒代表的是為了理想不怕困難,即便犧牲自己,也不犧牲理念。
兩個人身處兩個極端,導致關係十分緊張。女兒不屑父親為生存做的妥協,父親亟欲獲得女兒的認同,卻又不知道如何改變。
雖然灑狗血,但確實道出許多創作者(包括我)在創作時會遇到的困難抉擇。
兩人衝突的鋪陳,我覺得這段稍微有點乾。看到有點恍神。
但後來兩人一起為了電影努力,父親也被女兒和妻子的投入影響,進而脫稿演出,大喊:「攝影機不能停!」再一次看到這個畫面,觀眾的心情也有了轉變。從原本的困惑,變成感動。
原本對導演來說,電影就是一個工作。但在這一刻,電影似乎成了他的孩子。他大喊出的那句話,是一個父母保護孩子的怒吼:
「不准你動我的孩子!」
女兒感覺到父親的改變,在電影拍攝結束後也跟父親和好了。老實說,很狗血。
但這樣美好的故事,卻能跳脫日本電影說教的傳統。用吵鬧的喜劇帶出一個創作者最艱難的課題,讓更多人知道一個作品的誕生需要多少努力,我認為是很不錯的。
「攝影機不要停!」(圖片取自網路)

意外頻仍的片場
不過除去導演與女兒,幾乎在片場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問題。
女主角雖然口上說著什麼都願意嘗試,但總用經紀公司不允許婉拒各種苦差事。最後被導演的震撼教育:「你的人生就是個謊言!脫掉妳虛偽的面具吧!」逼出了真正的演技。雖然看得很過癮,但其實反應到現實還蠻可怕的——之前在文章中讀過A片製片的訪談,裡面談到很多導演為了拍出真實的感覺,常常會讓男優脫稿演出,讓女優陷入真正的恐懼之中。一想起來就覺得噁心又可怕。
男主角則是知名的藝人,對劇本常常吹毛求疵。但最後因為他對劇本的堅持而讓劇組不至於分崩離析,算是讓他在我的印象中不至於太差。
化妝師則是導演的妻子,過去曾經因為演戲太投入而被迫退出演藝圈。再次復出後又再度陷入角色無法自拔,抄起斧頭就想砍了疑似被感染的女主。她就像火車一樣,設定了目標就不會有迴轉的餘地。而且追殺女主的過程也跟真的火車一樣,出動了各個殭屍、導演本人也擋不住她——「碰!」最後被導演掐住脖子暈了過去,後來才會在不對的時機又復活XD
但其實原本的導演與化妝師是另外兩個人,沒想到他們卻因為偷偷約會出了車禍,所以才讓真正的導演夫妻有機會親自出馬。
其他還有酗酒的攝影師、只能喝軟水的錄音師、被攝影師吐了滿臉的助理導演、腰痛的攝影師和因為攝影師腰痛而有機會掌鏡的攝影助理…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,而且都不約而同的在拍攝當天一起發作——導致電影的製作流程充斥著各種意外與笑料。
最後能拍攝成功,實在是最大的「意外」。我覺得原因大概就是日漫中最常出現的:「信念」。
因為每個人都知道這部電影的重要性,每個人都知道不能搞砸(即便每個人都搞砸了什麼),但沒有一個人想要擺爛,每個人都卯足了全力,因為——「攝影機不能停!」
每個人都想拍好這部電影!(圖片取自網路)

這讓我回想起我大一拍的微電影(這可能是我至今唯一的一部影視作品?)。
我一個人負責編劇、攝影、後製、場勘,甚至親自出馬演出。對於我來說這部電影的重要性之高——高到在課堂上,我已經花了20分鐘播放電影,還要再花20分鐘來解釋電影。
這部電影真的就像是我的孩子,所以我完全能體會導演為了電影豁出去的心情。
我們的微電影,過程也不太順利。先是拍攝時的光線嚴重不足,又因為在室外常常收不到人聲,或收到太多的蟲鳴、雨聲。最後還要在期限內後製、上配樂與輸出。能成功讓大家看到真的不知道是積了幾輩子的德。
有了自己的經驗,再加上《一屍到底》的提醒,你叫我怎麼不打從心底敬佩每個參與電影製作的人?
所以當電影真正的花絮(花絮的花絮?)出現時,我坐在位置認真的看完每個片段和名單。雖然這是我一貫的習慣,但這次特別認真。

銀幕之外
電影開場沒多久,阿伯就再從塑膠袋裡拿出了一包洋芋片。牛排口味,味道重到我無法逃離。我向狐狸的方向傾斜,希望能少聞一些怪味。但沒過多久,右後方傳來了奇怪的聲音:嘟——嘟——咚咚——,好像是誰打開了廣播,在拍打著麥克風。我正在思考這是不是電影的一部分,那個聲音開口了:「萬代福廣播,請車號……停在門口的摩拖車盡速移車。」並重複了兩次。
當電影第一段演到女主角在鐵塔後尖叫時,左後方的阿姨受不了的開口了:「到底要叫多久?」接著是窸窸窣窣的討論聲。再到第二段,比較沉悶的父女情鋪陳時,右邊角落的大叔直接睡到打呼「勾——呼——」 ,我與狐狸與阿伯三人一起轉頭看向他。他就這樣一直睡、一直睡,睡到酒醉攝影師逗的全場觀眾哄堂大笑時,大概才醒了過來。

沒錯,我一直都討厭、極度討厭、萬般厭惡在電影院裡聊天、吃東西,更別提睡覺。
一般來說我遇到這種狀況都會滿腹牢騷,卻又無從發洩。
但不知道為什麼,在看《一屍到底》,在萬代福,這些卻好像是一種特色一樣。
電影裡的人狀況百出,電影外的我們則是負責的配合著:該笑的笑,該聊天的聊天,該睡的睡。電影裡的海海人生,電影外的人生百態。
「80元買到一場4DX的電影享受。」我笑著向狐狸說。
導演笑得很恐怖w(圖片翻自網路)


一屍到底總評
其他人說撐過37分鐘就海闊天空,那是騙人的!
因為整部電影不分前後一樣精彩,認真的享受胡鬧的故事吧!看得越投入,在後半段得到的成就感就越高。
只要是喜愛電影的人,應該都沒辦法討厭這部拍電影的電影。太不真實,卻又太真實了。
我不太常看日本電影,因為裡面說教的內容很讓我出戲,但這部電影不拖泥帶水,就像一鏡到底一樣,就是不嬌揉造作!

分數:8/10



最後私心讓我再貼一張女主角的圖片,秋山yuzuki好可愛💗💗💗
參考資料:
關於電影的電影、關於遊戲的遊戲 — 「後設」是什麼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遊戲】Fallout 4:牙買加平原的寶藏(Find the Treasures of Jamaica Plain)

【遊戲】Wallpaper Engine:讓桌布動起來!

【軍旅】就要入伍該準備什麼?2021軍事訓練役最新經驗分享